苏北网 - 江苏省生活资讯综合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 苏北网 -> 财经

残留多地膜又从白色革命变成了白色污染

栏目:财经    时间:2022-02-16 01:45   来源: 东方财富   关键词:阅读量:15364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地膜无论是覆盖面积还是年使用量都是世界第一,尤其在甘肃这样的西北地区,地膜技术的广泛运用,帮助历史上的缺粮大县一跃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因此一度被当地称为脱贫膜致富膜但是因为难降解,残留多,地膜又从白色革命变成了白色污染

中国3亿亩土地覆盖地膜回收是个大问题

大西北的土豆熟了,在甘肃南古镇城东村,土豆收获机正在繁忙地工作土豆被翻起来的同时,地膜也被带到地表面,随后由人工捡拾残膜

眼前这片2000亩的土地,每年光是在地膜回收上,花掉的人力成本就多达30000余元,甚至还会出现招工难的现象。

说起地膜,种植大户费彦超和这片土地上的农户都是又爱又恨薄薄的一层塑料,能够增温,保湿,保土,保肥,防虫,让干旱贫瘠的土地能够产出更多的作物

作为一个旱作农业省,2020年,甘肃省各类作物覆膜面积达2903.9万亩,农膜使用量就高达21.58万吨,是全国农膜使用量最大的几个地区之一。

而我国也是世界上地膜使用量最多,覆盖面积最大的国家,每年要用掉大约145万吨地膜,占全球总量的75%,农作物覆盖面积近3亿亩地膜覆盖使得作物产量增加30%以上,由此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高达1400亿元

农用塑料地膜大多为聚乙烯轻类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降解,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田每年会新增20万至30万吨不能降解的残留地膜,使土地板结,农作物减产,破坏生态环境。近日,我国下定决心发布《“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就是从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再利用的全产业链入手,让废塑料再次变废为宝,让白色污染变成绿色财富。

据测定,残膜污染严重的土壤会使小麦产量下降2%—3%,玉米产量下降10%左右,棉花产量则下降10%—23%。

自然难以降解,人工回收难以为继地膜这一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供给提供保障的白色革命,如何才能有效防止演变成为难以根治的白色污染呢

2021年3月,国家农村农业部颁发了《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补贴对象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农业废弃物利用处理设备项目里,明确提出了残膜回收机属于补贴范畴李洪雷研发的残膜回收机,每台售价在8万多元,目标用户针对的是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农机中心及大型农场

指导意见的发布意味着,一旦李洪雷残膜回收机的审核通过,每位购买的农户或组织最高能拿到近30000元的真金白银。

伴随着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县城,2017年以后涌现出了8家生产地膜回收机的企业,各家针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需求,设计了不同的产品。

杨炳铎父子研发残膜回收机花费了几年的时间2017年有一位客户用他们生产的土豆收获机回收残留地膜,这给了他们灵感,马上决定用土豆收获机来改造

仅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杨炳铎就研发成功了第一代残膜回收机,产品研发出来后,他自己随手发的一条短视频,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也让他为自己的残膜回收机找到了打开市场的新思路。改革塑料的名称就是让塑料回到车间,成为我们需要的手机材料,汽车内饰,矿泉水瓶等等。

伴伴随着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声,残膜回收机被拖拉机带动起来凡是它行走过的地方,泥土被挖起20公分左右,土里残留的地膜也被送进红色的滚筒里

不到3分钟的时间,100米长地里的残留地膜就被回收干净,通过航拍能清楚地看到地膜回收后的效果。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的费明星原本在镇上开超市,偶然的机会在网络上看到了杨炳铎关于残膜机的视频,职业嗅觉灵敏的他决定买来给大伙回收地膜,挣一份外快。

可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未来两个月每天都被预约上了收膜的日程因为活儿多干不过来,他甚至想着组车队

甘肃省民乐县南古镇城东村村民费彦超心甘情愿地掏这笔钱,这笔账他这位种植大户比谁都算得清楚清除地膜有助于保持土地肥力,但更现实的一个约束是:土地流转户在合同签订之初按照每亩地40元至60元的标准向镇政府上缴废旧地膜清理押金,他流转了2000亩地,这一交就是十几万

如果地膜回收验收不合格,镇政府雇用农民工再次清理,清理费用从押金中扣除既然地膜必须清除,用机械又比用人工省钱,他和费明星一拍即合眼下这样的需求越来越多,费明星两个月的时间就能挣到两万多元外快,他决定多买几台,让邻里乡亲们一起干

地膜回收变成了一门赚钱的生意,这离不开政策助力2017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任务清单中下达给甘肃省创建45个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的约束性任务,甘肃全省的农膜回收工作由此进入快车道

可降解地膜提上日程市场预估近百亿

在甘肃省永昌县这片5000亩的土豆地里,全部铺设了可降解地膜,这是一片示范田。

可降解地膜研发者秦文生,特地从兰州赶来,准备与当地合作社一起查看地膜的降解及土豆增产的情况。这不仅是一笔十亿美元的生意,也是我们转向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

解决地膜污染的问题有两大途径,一是回收,二就是替代可是,可降解膜的生产工艺早已成熟,但却迟迟无法推广,归根结底还是成本太高,普通聚乙烯地膜每吨市场售价是1万元左右,可降解膜的价格却高达2万以上

2021年甘肃省永昌县出台了关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政府拿出30万推进生物降解农膜示范项目,按照买一补二的方式,这意味着种植户只需花1公斤地膜的钱,就能拿到3公斤的可降解地膜有了真金白银的补贴,合作社迈出了尝试的第一步,并且很快尝到了甜头

泛黄色的可降解膜外表看起来和普通膜没什么区别,但这是一款运用在沙质化土壤里全生物可降解膜,是秦文生企业研发的最新款产品。

如果试验成功,将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得到广泛运用,每亩地的投入成本将不到200元。

资料显示,2020年,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2.96%2020年农业农村部在甘肃省设置的地膜残留量30个国控定位监测点监测数据显示,甘肃省内的农田地膜平均残留量,从2019年的2.47kg/亩,降低到了2.22kg/亩

半小时观察:最近几年来,伴随着农膜回收行动稳步推进,各项法规政策不断健全,西北重点地区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一方面农民,企业,政府三者在权力,责任和义务方面不断捋顺,由地膜产业链相关方共同承担的地膜生产者有限责任延伸机制逐渐构建,另一方面,地膜回收和替代的方案也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不断完善,因地制宜,形成可实施,可落地的处理方法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推动下,地膜的使用正在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